昨日是“PMI日”,从官方到汇丰银行再到具体的钢铁行业等,无一不是在报告刚过去的这个月(7月份)制造业的“成绩”,虽然这是一个结果,可能只是一个数据,但是记载着过去的努力承载着后期的希望。
官方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环比回升0.2,预期49.9,表明了整个制造行业在6月份的基础上经过一个月的拼搏发展有了微幅的改善,而从其趋势来看,后期进一步改善的可能性很大。而汇丰7月份PMI初值为47.7于初值持平,环比下降0.6,较上一月幅度略缩,显示制造业进一步放缓,其速度相对有减慢,从终值和初值相同来看,将可能处于转向边缘,后期或将有向好。众所周知,此两组数据统计的依据不一样,调查的是同一时期不同实力企业的经营状况,然,正好能全面的反应目前制造业发展现状,预期判断相对更准确,虽然不是硬数据。
从规模企业来看,大型企业PMI为50.8,回升0.4,中型企业为49.6下降0.2,小型企业49.4上升0.5,说明6月份到7月份的宽松政策对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有效影响相对较大,而中型企业似乎没有受到影响,还有收缩。而从汇丰7月PMI值也可以看出,中小型企业受调结构、环保、货币收紧政策打压较大,发展进一步受到制约,继续处于调整转型中。
从分项数据来看,官方生产指数为52.4回升0.4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50.6回升0.2,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0环比回升1.3;而汇丰7月份PMI产出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出现收缩,新订单总量创11个月新低,新出口业务连续四个月放缓。表明7月份在众多政策推动下,内外需求均有所回暖,大型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占有市场份额扩大,而中小型企业因受制约,活力继续较弱,暂时难言有享受到改革红利。同时也说明在整个制造业行业中还是大型企业占据着主导位置,在利好和利空情况下,最先受伤的还将是那些中小企业,最先倒下也是中小企业。而最近推出的微调政策中有专门促进微小型企业发展的措施,微小企业在调结构、稳增长的背景下将得到健康发展,改革红利也将有他们的一份子。
官方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6.4%,环比上升2.3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下降走势,表明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内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持乐观态度的比例有所上升。制造业略微有改善,钢铁行业的情况怎样呢?
不用说也可以从7月份钢材价格持续三周上涨、钢厂多次上调钢价以及粗钢产量下降又回升就能推算出7月份钢铁行业PMI肯定会不错。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7月份钢铁行业PMI指数为52.5,环比上升3.3,是本年度以来第二次回到枯荣线上。分项数据中,生产指数为52.6,环比上升1.3,显示随着价格上涨,钢厂复产积极,预期对后期市场需求较看好。据中钢协统计7月中旬全国日均粗钢产量213.03万吨,环比回升1.3%,预计7月下旬粗钢产量可能继续有赠。
新订单指数为57.3,环比回升9.0,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7环比回升5.1,产成品库存指数33.6。显示7月份钢铁市场国内外需求增长相对较快,连续18周库存下降已经将库存消耗的差不多,这将更加激起钢厂生产积极性,8月份可能是市场货源集中补库存期。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4,说明企业采购原材料较谨慎,有打击原料价格嫌疑。
综合来看,7月份的第一份成绩单相当不错,特别是钢铁行业,“淡季不淡”名不虚传,激起市场信心,乐观看好后市,而昨日沙钢、永钢上调钢材价格亦有推波助澜之意。然而,此数据也只可能只是一个结果而已,并不能代表更多的意义,所以一定要回归现实。
虽然环保力度一如既往在加大,棚改、铁路、城市基建等项目已经敲定,但是从6月份至今的宏观消息及管理层态度来看,目前稳增长是核心,重点在还是在调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化解过生产能上,而加快速度发展就另当别论了,也就是说这些新项目的进程相对缓和。尽管央行已经向公开市场开启逆回购,而政治局十项措施中没有释放货币宽松信号,加之要防通胀,未来资金流动性不会有多大宽松。是此,短期内钢价要像7月上旬那样洒脱的上涨有一定的困难,市场在积极乐观看待钢价走势时,要有风险意识,理性操作。(中国钢铁现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