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5月新增信贷创年内次新低 货币宽松可能仍小
关键词:财经新闻,5月,信贷  发布时间:2013-06-13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回落至6674亿元,创下今年以来的次新低。这是新增信贷今年以来第二次低于7000亿元,也大幅低于市场预期。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目前通胀压力下行,但是结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激活货币信贷存量”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表述,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较小。

  一、5月新增信贷不足7000亿元

  央行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674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环比4月的7929亿元也少增了1255亿元。低于7000亿元的新增信贷规模大幅低于市场预期,也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次新低,今年2月份由于春节的节日因素,新增信贷仅为6200亿元。

  受新增信贷大幅回落影响,涵盖信托、债券等融资方式在内的社会融资规模在5月份也环比有所回落。央行数据显示,2013年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19万亿元,比4月少5763亿元,但仍比上年同期多424亿元。

  从5月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上可以看出,银行贷款以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同比少增1258亿元和1504亿元。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企业债券、股票融资等其他方式则都是同比多增。

  分析人士认为,这种结构上的变化可能与监管部门加强对贸易掩盖的跨境资本流动以及银监会对理财产品监管的收紧相关。

  不过,总体来看,尽管5月新增信贷有所回落,但1-5月人民币贷款总体增加4.21万亿元,同比多增2792亿元。而2013年1-5月社会融资规模总量更是达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二、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仍然不高

  不少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来,旺盛的融资需求主要来自于基建和房地产领域,一方面地方政府换届后,中长期基建项目上马加速,加之原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借新偿旧”的压力,融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在房地产市场升温之下,中长期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对新增贷款贡献力度巨大。

  这一点继续反映在5月份的银行信贷结构上。央行数据显示,分部门看,5月住户贷款增加382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3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92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285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55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44亿元。

  可以看出,5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仍然不高,显示企业需求不乐观,没有动力去增加更多长期投资,整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5月新增信贷规模明显低于市场预期,且其中较多用于居民按揭贷款,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起不来。这说明金融向实体经济输血的渠道仍然不太顺畅。”光大证券资深分析师钟正生指出。

  交通银行认为,随着季末存款明显转好,6月新增贷款会有显著上升,展望全年,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将平稳增长。

  三、通胀压力趋弱 货币放松空间有限

  经济增长放缓加大了降息的压力,对资本流入的担心也要求降息,且5月CPI低迷也利于政策偏松。但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监管层的表态看,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不大。

  “降息对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不大,境外资本也很可能大部分流向收益较高的信托产品,小幅降息的作用不明显。为避免房价重新反弹,利率调整还是会较为谨慎。”交通银行预计,5月基准利率仍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

  5月份广义货币M2增速小幅回落至15.8%,但仍处于高位。钟正生认为,M2仍远高于央行年初制订的目标货币增速,所以未来央行应该不会因为目前通胀压力弱就放松货币。

  在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看来,政策着重点应该在“激活货币信贷存量”上。“激活货币信贷存量就是让放出去的钱真正在实体经济中转起来,而不是在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借款企业之间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