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领导班子上任之后,并没有出现“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力改革和刺激经济发展举措,而是继续延续上一代房地产严控措施和经济维稳的调控手段;使得年前钢市的良好预期化为泡影。由于下游需求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而春节期间又积累了较多的社会库存,使得蛇年伊始整个钢市便陷入了供需严重失衡的局面;钢价上下承压,年初短暂维稳观望之后进入下滑通道,即使是在金三银四的旺季也表现的低迷不堪。
图:2013年三级大螺纹价格走势(单位:元/吨)
从上图可以看出,2月-6月底,国内主要市场的建筑钢价均处于连续下滑姿态,其中华东地区在5-6月份跌势最为明显,最低市价一度跌破去年最低点(上海三级3130元/吨、南京三级3280元/吨)并出现北方资源价格高于南方价格的怪异局面;在此期间,宏观消息面一度处于真空期,且原料价格也呈现连续下跌的态势,加上社会库存下降缓慢,厂商抛货减仓意识清晰且强烈。跌至6月下旬,钢材界的亏损面已逐步加深和扩大,钢厂检修现象才陆续出现,而此时高温季节来临,部分地区开始限电,加上北方环保风云不断,均对钢厂生产起到一定抑制作用;7月之后,各地现货资源短缺现象开始凸显,对价格的支撑作用逐渐显现,行情因此找到了触底反弹的着力点,使得7月份钢市出现了反常拉涨,截至目前,短短三周之内,各地累涨幅度均已达到200-300元/吨。
但细心一点会发现,拉涨过程中需求的跟进很多源于中间商的补货,导致多数钢厂或大户的库存流向了中小型贸易商而非终端,情况有些类似于年前的经销商冬储行为;随着消息面积极信号的作用逐渐被消化,而后期有效需求依旧难以跟进的话,那么今年“金九银十”行情仍有可能重演此前三四月份的疲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