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力拓与日本新日铁达成2009铁矿业石谈判降幅33%的协议后,《每日经济新闻》27日从澳大利亚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韩国浦项钢铁已经打算接受铁矿石合同价格33%的下调幅度。
国内一家大型矿石企业负责人称,浦项这一举动将使未来中国的谈判局势更加不妙。
中钢协尚未表态
上述企业负责人表示,虽然中国钢铁业目前还都抱有坚守40%底线的想法,但是在行动方面,中国企业似乎还缺乏一种统一的意志力,所以他认为,“现在看来,这个底线是否能坚守,还是未知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6日新日铁与力拓的首发价定下来后,国内几家大钢厂都或大或小地开会讨论过如何应对目前的形势。
截至昨日,中钢协还没有对此作出任何表态。有知情人士称,中钢协27日一整天都在开会研讨对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几次致电中钢协相关人员,均未得到确切答复。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中钢协27日晚间可能会发表一个声明以回应“降幅33%”的首发价。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也对记者表示,如果媒体要了解什么新情况,就直接到中钢协的网站上看 “声明”。但截至记者发稿,这个声明也没有出来。
国内企业难抱团?
从最近两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情况看,国内企业、专家都一致呼吁中国应该坚守40%的底线。不过也有专家表示,最终谈判结果能否如愿,还要看中国的企业是否意志坚定,上下同心。
“国内企业在降价幅度上意见并不统一,都是从各自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教授、国际问题专家许中波就表现出了担心。其中,宝钢和鞍钢就是两种不同意见的代表。据许中波介绍,宝钢是国内钢企中对进口铁矿石依赖性最强的,铁矿石谈判的定价对其影响最大。而鞍钢自有矿山多,大部分铁矿石需求可以自给自足,并不需要大量进口。
为提高中方在铁矿石谈判中的地位,我国曾禁止其他钢厂自行交易,而是委托宝钢作为谈判全权代表,从2006年开始就一直如此。许中波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如果谈判只有宝钢一家的话,宝钢只能接受降幅33%这个事实。”
不过,今年的形势已有所不同,中钢协可能在背后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许中波看来,中国钢企至少在6月底之前不会接受33%这个降幅。
存货可用上3个月
业内认为,如果态度坚定,中国钢企还有获胜的希望,这个信心最大的支撑点就是我们有足够的矿石储量。中国进口铁矿石的数量占全球海运贸易量的53%,意味着中国占据国际铁矿石一半的市场。
中联钢研究中心杨淑芳认为,若2009财年铁矿石协议价格按照33%降幅计算,澳洲PB粉矿到中国港口含税干基价格约为630元/吨,与同品位的现货价格相比,仍高出30元/吨左右。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这样的降幅可能不会被中国钢企接受。
目前,中国铁矿石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据统计,1月~4月我国生铁产量共为16378.64万吨,同比增长3.2%,相当于消耗24961万吨铁矿石成品矿;1月~4月铁矿石国内原矿产量为22841.59万吨,同比下降3.5%,而进口铁矿石18855.83万吨,产量和进口量相当于新增成品矿28787万吨。
从统计数据上看,我国铁矿石供应大于需求3800万吨左右。“我国港口铁矿石积压加上钢企库存,总共有1亿吨的存货。”许中波说,“中国钢企就算用上3个月也用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