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欧洲地区遭遇主权债务危机和经济衰退,钢材市场萎缩,安赛乐米塔尔等钢铁巨头纷纷缩减产量,欧洲铁矿石厂商将会把更多的铁矿石输往全球最大钢铁制造国中国。近日,一艘载着56000吨铁矿石的罗马尼亚货船停靠在渤海曹妃甸港口,自此,已有包括罗马尼亚、日本等29个国家的铁矿石进入我国。
分析师指出,中国是否能“吃掉”越来越多的进口铁矿石,要看目前的粗钢日产量水平。
中钢协数据显示,今年5月下旬,77家大中型钢企粗钢日产量环比下降3.9%。其中,减产幅度最大的是辛集奥森和东北特钢,分别达到了60%和50%。这或将成为钢厂后期在铁矿石采购上严格控制量、价的主要原因,从而形成国内铁矿石上行的主要阻力之一。加上全球铁矿石市场依然处于过剩阶段,持续的供需失衡或许将继续牵引进口铁矿石价格向更低关口挺进。
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矿业将面临许多重大的障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以及欧美经济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矿业公司产生巨大的影响。
矿业领域的许多风险都来源于下游供需状况。目前,建筑钢材市场仍旧疲软,尽管工业需求略有上升,但供应过剩以及价格波动的风险仍然存在。
据市场监测显示:6月20日,进口矿外盘市场印度63.5/63%粉矿主流报价在139-140美元/吨;58/57%粉矿主流报价在114-116美元/吨,上周延续小幅上扬的趋势,上涨幅度在20-30美元之间。
分析师指出,虽然当前进口矿市场报价平稳,但是成交情况无明显改善。钢厂方面仍在执行“低库存”的采购政策,进口矿市场需求始终无法有效放大。尽管低品印粉、澳矿和巴矿报价有所上扬,但是实际成交价格并不理想。
全行业亏损和微利的处境倒逼中国钢厂采取小批量多批次的操作,严格控制炉料采购成本。据了解,目前国内钢厂采购意愿不高,已经不乏一些钢厂为对冲成本而采购低价船货的现象,这些低价船货主要是来自印尼、伊朗、马来西亚等地的非主流矿石。
分析师分析说:“国外矿商都在争抢中国市场,然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矿石消费者,中国的钢厂却一直亏损。矿价如何波动还要看钢价走势,都把产品堆到中国,这会让包括三巨头在内的矿商们在华的竞争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