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回京述职的督查组认为,“不必再出台调控新政,只要对现有政策严格执行,遏制好投机、投资,做好保障房,同时加强督查和约谈,就不会有问题”。
对于督查组的工作,在未见到其报告前,我们难以做出评价。可今天看到督查组的“不必再出调控新政”观点,笔者深感失望。失望之余不禁要问一下这些督查大员:中国房地产果真不必再出调控新政?笔者以为,此观点太过荒唐!
首先,中国房地产不出新政的前提应该是现有政策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可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现有政策绝没能令调控达到预期目的。
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地成交也一度陷入低迷状态,各地房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于是乎,很多媒体自去年年底开始为调控唱起赞歌来,说什么房地产调控已经取得成效,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
可从市场表现来看,进入2012年的房地产市场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局面。年初时,楼市还是“春寒料峭”,各地成交低迷,市场降价促销普遍。接下来,在30多个城市微调调控政策的触动下,在央行两度降息的刺激下,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市场自5月份开始不断升温,许多城市成交量和价格也都创出了调控以来的新高。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50个城市房价出现反弹,占比超过70%。
本轮调控以来,调控目标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到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再到目前的绝不让房价反弹。到目前为止,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标算是达到了,可我们不仅没有看到房价合理回归,却看到了房价在反弹。在现有政策的作用下,这样的市场表现,能说是达到调控目标吗?显然不能!
其次,中国房地产不出调控新政的充要条件应该是地方政府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既定的调控政策,可从实践来看,寄希望于地方政府不折不扣执行中央调控是极不现实的。
2011年下半年以来,包括北京、上海、成都、芜湖等近30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了不同角度的楼市微调政策,内容涉及放宽公积金贷款政策、税费优惠、调整普通住宅标准、购房补贴,甚至放松限购等。这些举措中,虽然绝大多数“闯关”成功,但也不乏成都、佛山等因放松限购而被紧急“叫停”的短命政策。
从实践来看,地方政府微调中央政策对于市场产生诸多危害:一是地方政府微调中央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场需求,导致成交大增;二是地方政府微调中央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打击民众对于调控效果的期望值,与此同时,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令开发商增加了上涨房价的勇气和信心;三是目前各地房价尚处畸高状态,政府微调中央政策必将令普通百姓对中央调控失去信心,为高房价埋单。
地方政府之所以愿意并敢于微调控中央政策,究其原因不外两点:一是因为其害怕中央调控政策能够真正显效,从而导致房价下跌,进而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收入;二是在现有的调控政策中,对于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调控方面约束不足,轻描淡写的督查、约谈与问责远远不能令地方政府全力执行中央的调控。
综上,笔者以为,督查组的“不必再出调控新政”的观点极其荒唐的,中国房地产急需启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启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是稳增长的需要,还是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性需求政策长期化的需要,也是惠民生的需要,更是维护政府公信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