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央行或推流动性监控“新武器”
关键词:财经新闻,央行,流动性,监控,武器  发布时间:2013-07-04

  7月1日,上海,一台建设银行的ATM机前写着“不好用”。早报记者 兰卉 图

  7月1日,上海,一台建设银行的ATM机前写着“不好用”。早报记者 兰卉 图

  在银行间资金骤紧风波落下帷幕之际,央行或针对流动性监测祭出新武器:金融状况指数。

  据央行主管主办的金融时报昨日报道,6月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呈现紧张局面,有关银行“钱荒”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如何判断金融市场整体的流动性状况和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在实践中尚无公认的度量指标和评价标准,“央行营业管理部目前借鉴国际前沿计量方法,基于日度数据,探索编制了中国的实时金融状况指数(Financial Conditions Index,FCI),人行(央行)营管部研究人员建议将实时FCI用于监测金融市场整体的流动性状况”。

  央行营业管理部相关人士昨日回应早报记者提问时也表示,上述研究结果是营业管理部的研究人员通过一定的理论模型做的一个学术报告和理论研究,“并报上级部门进行参考的一个政策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营业管理部根据上述指数还得出结论:当前FCI虽较一季度末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适度水平,金融体系内的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货币市场资金紧张主要是受短期时点因素影响。

  何为金融状况指数?

  据早报记者从多位研究人士处了解的信息,FCI指数其实是从衡量一国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货币状况指数”(MCI)发展而来,加入了资产价格重新构建得到,通常这一指数涉及利率、汇率、信贷和资产价格因素等指标。

  加拿大央行自上世纪80年代末用包含利率与汇率的货币状况指数替代了短期利率,作为测量紧缩或宽松货币状况的尺度。随后,新西兰、瑞士和芬兰等国央行陆续测算出本国的货币状况指数。

  随后,考虑到资产价格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学者提出引入资产价格构建新的监测指标,即金融状况指数。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芬兰央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和央行会定时发布这一指标。

  除各国货币当局,一些金融机构也通过编制金融状况指数,衡量一国的整体金融状况及松紧程度,进而分析未来的实体经济和货币政策的走向。目前,高盛、彭博等机构会针对不同国家及地区定期发布金融状况指数。其中,高盛自2004年起开始在中国推出金融状况指数。

  目前,高盛所发布的中国FCI指数包括6个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M2)、社会融资规模、银行间利率、银行基准贷款利率、股价和贸易加权汇率。其中,恰在流动性危机蔓延之际,考虑到金融行业的发展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对杠杆和融资状况依赖性的潜在变化,高盛在6月将银行间同业利率和社会融资规模纳入了指标体系。

  货币政策指示器?

  金融状况指数作用如何?

  对此,金融时报的报道昨日有详细表述:“国内外对FCI的研究与应用表明,FCI比单一金融变量蕴含了更全面的信息,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金融形势,央行可以将其作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指示器,指导货币政策的制定,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同时,继续加强流动性监测和预判,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适时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根据市场流动性的实际状况,适时向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

  部分业内人士对上述说法表示认可。同时,部分业内人士也是根据上述颇有“针对性”的表态猜测上文发布或有深意央行已在考虑采用这一新工具。

  不过,市场也有不同意见。

  “市场机构其实只要看资金价格就可以了,毕竟金融状况指数也是包含多个指标构成的、反映市场松紧的指标,那与现在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差别在哪里呢?Shibor利率还分成8个不同期限,”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早报记者说,“如果这个指数继包含量,又包含了价格,同时还包含了其他一组金融变量,那这样衡量下来的指数即便不高,也不一定意味着市场上钱不紧。”

  鲁政委又提醒,“货币政策的松紧与流动性的松紧并不完全是同一个概念,货币政策的松紧是针对实体经济而言,而流动性的松紧更为单纯地面向货币市场,货币市场不紧而实体经济可能是紧的。”

  不过,鲁政委对于央行可能的创新还是颇为认可。

  “央行本身有公开市场操作室,自己能够监测到市场的流动性状况,但央行究竟看到了什么,以及程度如何,外界并不了解,北京营业管理部所建议的编制金融状况指数,或许还有给大家看的意思,让市场能更好地了解流动性情况,增加政策的透明度。” 鲁政委昨日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