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时间13日上午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拉加德多次决心在2012秋季年会期间完成的IMF份额改革方案,最终或将因迟迟未获得最大出资国——美国的同意而被迫延缓,美国称“国会在总统大选期间无法完成批准程序”,但日媒分析称,更深刻的背景在于美国对提高新兴国家,尤其是大幅提高中国在IMF的份额持谨慎态度,中国的财政要人在本届年会上因领土争议而缺席的做法也将加深美国等主要成员国的不信任感。
这一改革被视为IMF成立67年来“最根本改革”,IMF总裁拉加德在IMF与世界银行秋季年会全体会议上不点名批评美国,敦促美国早日同意,称“只剩下一两个国家按下同意键,我们的改革目标就能实现了”。
IMF理事会早在2010年12月就已批准IMF份额改革方案,其中特别增资被列入改革议程。IMF为这一改革方案确定的最后日期是2012年年底,拉加德也多次表示,希望在秋季年会上完成这一改革。
按照这一改革方案,IMF的总份额将从约2384亿SDR增加至4768亿SDR(约合7200亿美元)。新兴经济体中的大多数国家在IMF2012春季年会上就已表示了对新增SDR的认购意图。在重新分配份额后,金砖国家将全部跻身前十名,IMF前十大成员国排序将变为:美国、日本、中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印度、俄罗斯和巴西。
截至目前,已经由占据78.4%份额的113个成员国批准了该改革方案,但美国作为IMF压倒性的最大出资国享有16.74%的第一投票权,且享有一票否决权。由于涉及增资,IMF的改革方案需要获得美国国会批准,美国称,在11月大选结束前无法完成。
根据既定的改革方案,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赢得更大的话语权,原属于发达国家的6%的份额被转移至这些国家。中国的份额将由目前的3.994%大幅上升至6.390%,由之前的第六位,跃升至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IMF第三大份额国,投票权也将从原来的3.65%上升至6.07%。
日本媒体分析称,美国之所以迟迟未给出同意答复,除了美国所谓改革方案需要美国国会批准,目前正处于大选中无法完成批准手续外,更深刻的背景在于美国对提高新兴国家,尤其是大幅提高中国在IMF的份额,持谨慎和警惕态度,而且中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本届年会上的缺席,也让将加深美国等主要成员国的不信任感,令今后的改革增添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