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钢价反弹成本支撑是主因
进入7月份以来,尽管酷暑难耐,但出于传统需求淡季的钢材市场却是连续超过半个月实现反弹。挖掘其钢材市场反弹背后的因素,认为,铁矿石等原材料成本抬升、政策红利密集显现等是本轮钢材价格持续拉涨的主要“发动机”,而钢市需求基本面虽然较去年同期有所好转,但在高温多雨的影响下,始终难以放量。
在终端需求仅能维持平稳释放、政策红利难以持续,进口铁矿石继续上涨受限等因素影响下,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钢材价格继续大幅拉涨的可能性较低,整体窄幅盘整巩固,不排除少部分资源再次下行探底的可能。
铁矿石等原料进入涨后盘整阶段
截止到本周三,进口矿市场已经连续2天持稳运行,进口矿价在接近130美元/吨相对高位后,因国际矿市供应大幅增加、国内环保因素日益严格等多方打压下,开始盘整运行,不排除在后期再次下探的情况出现。而国内钢坯市场更是连续将近一周时间盘整,在下游轧材企业产量减缓的情况下,钢坯市场难觅继续探涨动机。
可以说,在经过前几周的持续拉涨之后,铁矿石等原材料市场也已陷入后劲不足的尴尬,对现货钢材价格的支持也将明显减弱。对钢厂来说,随着6月份以来钢材价格的反弹,盈利空间有所增加。据上市钢企已发布的上半年报表来看,截至7月14日,17家已发布201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的上市钢企中,4家预报业绩略增,3家扭亏,3家预减,1家是首亏,6家为续亏。与去年同期相比,行业呈现亏损减缓的态势。
机构分析认为,上半年国内钢企通过加强对市场走势的判断,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原材料采购节奏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是部分钢企亏损减少甚至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其中最大的变化则是优化进口铁矿石等主要原材料采购机制,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产能快速释放铁矿石反弹承压
2013年春节过后,铁矿石价格紧随钢价一路下跌。据原材料市场监测显示,6月14日进口矿普氏62%澳粉跌至110.75美元/吨,较年内2月20日的高点159美元/吨大幅下调近近50美元/吨。尽管6月下旬开始,进口铁矿石市场开始出现反弹,但到本周初,进口矿市场出现较为明显的高位回落迹象。
分析认为,钢厂对进口矿采购依然谨慎,国际铁矿石供应明显增加是导致进口矿难以继续拉涨的主因。铁矿石行业权威机构普氏能源指出,有消息显示2014~2015年是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大幅增加的关键时期,其中力拓在截至2015年时新增供应量将会有1.5亿吨;必和必拓2016年底之前会新增6000万吨;FMG集团在2013年底之前会新增1亿吨。目前国内主要港口进口矿库存整体上持续稳中小幅回升就是预兆,数据显示,截止上周五(7月12日)国内主要港口进口矿库存量为7304万吨。
笔者认为,近期以来,河北、唐山等地环保压力越来越大,高层对于高污染行业的容忍度也降至冰点;尽管在环保政策实施前国内钢厂纷纷加大生产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拉动进口矿价格走到相对高位;但随着环保政策的落实,国家加大对落后钢铁产能的淘汰力度,进入7月份后,部分环保不合格钢厂减产潮开始出现,据中钢协7月17日最新数据显示,7月上旬全国日均产量208.30万吨,环比下降4.50%。国内铁矿石需求增速会因钢厂大规模减产而明显减弱,由此可能导致进口矿再次出现二次探底的情况,届时反而带动现货钢价不升反降。
综合观点,眼下时间上已经进入盛夏,尽管为了实现经济增速“保下限”,近期政策红利频出,但经济面弱势格局下用钢需求相对不足;而政策红利离释放实质性用钢需求尚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短期内国内钢材需求难以明显的好转,在高温的炙烤下,户外施工进度放缓可能影响建筑钢材需求释放,而上半年进出口双降亦限制了板材需求。因此,在钢铁下游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在环保大棒的敲打下,未来国内钢厂减产力度会有所增加;这些在压制进口铁矿石价格反弹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国内钢材价格在淡季继续上演逆市反弹行情。(中国钢铁现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