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被拒绝的“首发价” 全球铁矿石谈判最后一搏
关键词:被拒绝的“首发价” 全球铁矿石谈判最后一搏  发布时间:2009-06-10

作为全球第一大铁矿石消费国,中国坚持在首发价格出现后力争更低降幅。这并非全无胜算,但中国钢铁产业高度分散背后的不同利益诉求,是谈判中最大的软肋

我们还要继续谈。”61日,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说。

此时,距离日本钢铁企业和力拓(Rio Tinto)达成2009年度铁矿石价格已经过去将近一周,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钢铁企业也先后接受了同样的粉矿33%、块矿45%的降幅。现在,整个亚洲只有中国的钢厂仍坚持要求更大的降幅。它们的最大筹码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

中国的大多数钢厂都明确表示,根据目前生产和市场情况,接受日本与力拓达成的协议价将使中国钢铁行业继续亏损。所以,中国对这一价格没法接受。单尚华说。

中钢协必须强硬。铁矿石价格连续五年上涨之后,代表中国钢铁企业谈判的上海宝钢集团饱受非议,今年改由中钢协首度出战。中钢协一直声称,今年的铁矿石价格应回落至2007年的水平,这意味着巴西铁矿石至少要降价40%,澳大利亚铁矿石则至少降价45%。

  

62%的品位测算,根据首发价2009-2010财年中,PB粉矿的离岸价格(FOB)为60.14美元/吨,以526日从澳大利亚到中国港口的海运费13.9美元/吨计算,PB粉矿的到岸价约合74美元/吨。而526PB63%粉矿的到岸现货价为67-68美元/吨。这意味着,长协矿的到岸价比现货价高5美元/吨。

如果按照目前达成的33%的降幅计算,这个价格比2007年基准价格还要高出5美元左右。鞍钢集团国际贸易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认为,现在的钢材形势与2007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33%降幅将很难使企业有盈利。

宝钢股份投资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33%的降价幅度显然低于预期,宝钢继续缩减产能已成必然。  中钢协能否如愿以偿获得40%以上的降幅,结局尚难预测。但是,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是,随着现货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铁矿石谈判对价格的影响正在逐年削减。

对我而言,铁矿石产业最重要的是价格的形成。”527日,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高瑞思(Marius Kloppers)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他认为,传统的长期协议价格谈判机制早已被打破了,今年会出现两者的混合。一些客户,尤其是小客户,更希望浮动价格;大的钢铁企业希望更稳定的长期协议价格。我们很乐意两者都有。

上个季度,必和必拓有21%的铁矿石在现货市场销售。高瑞思认为,所有的铁矿石生产商都在提高现货销售的比例,包括淡水河谷和力拓,未来更灵活的定价会越来越成为现实。

中国的钢铁企业仍未放弃眼前的长期协议价格之争。单尚华透露,中钢协联合钢厂已经对下一步谈判制定了相应的计划。

作为全球第一大铁矿石消费国,中国并非全无胜算。但是,中国钢铁产业高度分散的情况,是谈判中最大的软肋。体制不同、规模各异的钢企对于铁矿石成本的不同诉求,以及钢铁厂商和贸易商的分歧,都使得中国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遭遇同样的困境——越是谈判最后期限临近,中国的铁矿石进口越是激增,并由此带来现货价格的上涨,使得谈判桌上的买家陷入尴尬。

被拒绝的首发价

526日,力拓与日本钢企新日铁宣布,就200941日起新一年度交付的哈默斯利(Hamersley)铁矿石价格达成一致。力拓的皮尔巴拉混合粉矿(Pilbara Blend Fines,下称PB粉矿)、杨迪粉矿(Yandicoogina Fines)和皮尔巴拉混合块矿(Pilbara Blend Lump),价格将在2008年基础上分别下降33%、33%和45%左右。

这一协议的达成,让中国人措手不及。在获知新日铁与力拓达成的降幅之前,我们已经预感到了降幅不会符合中方的预期,因此,已经决定在马钢内部召集了参加谈判的企业开会研究。单尚华说,是跟还是不跟,要听听钢铁企业的意见。

中钢协的研究还没有结论,多家中国钢铁企业就表示难以接受33%的降幅,期待进一步降价。

中国铁矿石进口量最大的宝钢集团一位高层526日下午对《财经》记者表示,宝钢以长协矿为主,如果仅降价33%左右,长协矿与现货相比并无竞争力。

在过去五年中,长期协议价一直低于进口现货矿价格,但2008年下半年突然爆发和蔓延的经济危机打破了这一平衡。从20089月至今,铁矿石长期协议价高于现货价格。

武钢也在说武钢以生产板材为主,目前板材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需求明显不足,导致板材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如果铁矿石价格不能大幅下降,企业经营将很困难。武钢国贸一位主管向《财经》记者表示。他认为,今年的铁矿石长协价降幅应在40%以上。

河北钢铁集团副总经理田志平则直言,只有铁矿石价格回到2007年水平,中国钢铁企业才普遍具有盈利能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5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中国钢铁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97.5%。根据中钢协对72家大中型钢厂的调查,今年前4个月,29家企业出现亏损,整体亏损51.79亿元,其中仅4月就亏损18.7亿元。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在钢厂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原料供应商想保持高额利润是不可行的。单尚华说。他透露,在所有的中钢协会员单位取得一致意见后,中钢协对外发布了不跟进“33%降幅的声明。

日本的优势

我的钢铁网分析师曾节胜看来,日本企业之所以提前与力拓达成协议,是因为日本钢铁企业铁矿石供应的方式,决定了其想尽快结束2009年铁矿石谈判

他告诉《财经》记者,与中国钢铁企业不同,日本钢铁企业使用的都是长协矿,没有现货矿作为调剂和补充,而长协矿的采购是按去年价格预付的,为了尽快稳定预算,想尽快敲定价格

北京钢联资讯总监徐向春告诉《财经》记者,由于日韩企业产品档次高,附加值高,盈利能力高于中国钢铁企业,因此日韩能够接受33%的降幅。在中国钢铁企业每吨钢材盈利30美元时,日本钢铁企业能够盈利100美元左右。徐向春说。

此外,日本钢铁企业的产品采取年度定价方式,也有利于企业控制成本。这样不仅可以比较容易地把成本损失向下游转移;而且可以较早锁定全年的收入,从而预计全年可以承受的成本。徐向春表示。

在与力拓达成协议前,4月新日铁与日本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丰田公司就2009财年的钢材价格达成一致,汽车钢材价格将比上财年下调15000日元/吨(约合150美元/吨),降幅为10%。

新日铁与丰田之间确定的价格,是日本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的重要指标,将对其他制造业巨头间的交易产生明显影响,也是造船和家电用钢材价格谈判的参照。

与成本下降33%相比,从新日铁对今年产品的调价降幅可以看出,企业有盈利。徐向春说。

    相对于中国钢铁企业,新日铁等日本企业在焦煤方面也有成本优势。

3月下旬,新日铁与必和必拓-三菱合资公司就2009财年的焦煤价格达成协议,硬焦煤、喷吹煤粉和半软焦煤分别降57%、63%和67%,令其成本达到约为900/吨。中国钢厂焦煤成本在1100/吨,比起日本吨钢成本贵约200元左右。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日本企业在国外许多矿山项目拥有股权投资,在铁矿石上的价格退让可以从股权分红中得到部分补偿。根据公开资料,日本钢铁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股了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乃至印度的铁矿。在澳大利亚24家主要铁矿中,8家有日本公司作为重要股东,其余16家铁矿也都有日资参股。淡水河谷、罗布河、加拿大铁矿石公司都与日资有股权交易。

有限筹码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钢铁企业一直以金融危机导致需求萎缩作为重要的谈判砝码,但在中国政府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钢材产量不降反增。根据中钢协统计,今年前四个月,中国粗钢产量约为1.7亿吨,同比增长0.6%。同一时间,国际钢铁协会(World Steel Association)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66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总产量为3.54亿吨,同比下降22.7%。

钢铁企业加速生产,这使得今年前四个月,铁矿石进口几乎不见疲软之势,单月量不断创历史新高。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中国合计进口铁矿石1.88亿吨,同比增长22.90%。尤其是4月,铁矿石进口量达到了5700万吨,这一数字相当于去年全年铁矿石进口量的12.85%。

中国铁矿石进口量的强劲增长,大大缓解了金融危机对三大铁矿石公司的影响。北京钢联资讯总监徐向春认为,现在三大铁矿石公司已经不着急谈判了, 它们可以慢慢等

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大幅增加,再加上船舶在中国港口滞留耽搁时间较长,推动了海运费的上涨。截至2009526日,巴西至中国铁矿石海运费,已从4月初的每吨15美元上涨到现在的每吨31.57美元;澳大利亚运费同期也从每吨6美元上涨到每吨13.90美元。

海运费上升,旋即带动铁矿石现货市场报价上涨。目前,中国进口的印度矿(63.5%品位)CIF(到岸价)报价已经上涨至每吨600元,较前一周每吨上涨30元,已经连续四周小幅微涨。

海运费的上涨,将进一步推高进口铁矿石的到岸价,使国内的进口铁矿石现货价与首发价的价差缩小甚至持平。联合金属网铁矿石分析师胡凯告诉《财经》记者。

铁矿石进口量的激增,现货价格的微涨,这些目前都成为了三大铁矿石公司在谈判时的筹码。单尚华在此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透露,三大铁矿石公司以中国需求已经回暖为由,拒绝大幅度降价。

但麦格理分析师Henry Liu向《财经》记者表示,其实,目前铁矿石总的用量和以前没有太大变化,只是更多的铁矿石企业开始采用进口矿替代国产矿。

Henry解释说,由于中国铁矿石进口实行代理制,很多中小型钢厂无法获得长协矿,而国产铁矿石价格始终低于进口矿或与之持平,因此中小钢厂会大部分采用国产矿。之前几年,国产矿在中国钢铁行业的比重为40%-50%。

“2009年后,中国国产矿价格开始高于进口矿价格,价差在50/吨-100/吨左右,中小钢厂为了减少成本一定会选择进口矿。”Henry说。

在河北,中小钢厂采用进口矿已经相当普遍。河北唐山一家中型钢铁企业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今年1月使用外矿的比例是70%,现在已经全部采用外矿了。现在采购现货市场上的外矿,相对更划算一些。

最后的较量

在力拓谈妥日本价格之后,中国台湾、韩国的钢铁企业也逐步接受了同样的价格。每年的铁矿石谈判都非常艰难,今年也不例外,但我们相信形势已经越来越明朗,因为更多的顾客都接受了这一价格。力拓铁矿石业务主管山姆·沃什(Sam Walsh)说。对于中方拒不接受已经达成的首发价格,力拓此前明确表示,如果与中方无法达成长期协议价格,力拓只能选择放弃长协,转向现货交易。

如果中国选择长协,我们就提供长协;如果中国选择现货,我们就提供现货。但是你们不能两个都要。淡水河谷中国区总裁朱凯也多次强硬表态,淡水河谷仍坚持采用长期协议价格这一体制,但他们会尊重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客户的选择。在他看来,中国钢铁企业其实已经作出了选择——规模巨大的现货市场,令长期协议价格的影响力日渐缩减。

    “交易量是最好的反映。我们一部分矿是按协议价格销售,现在越来越多的矿以市场出清价格出售。我觉得,根据灵活的指数价格出售的比例会增长,每年都会增加。高瑞思说。

他进一步表示,一些客户特别是小钢厂希望依据浮动的价格定价,一些大钢厂则希望更为稳定的价格,我们会根据它们的需要满足它们,两种定价都提供。

中钢协内部人士则向《财经》记者表示:中钢协谈判之初就明确表态,将全力维护长协谈判机制,因此长协谈判机制保存下来的可能性很大。

不过,在长期合同机制下,澳大利亚矿山企业给予同一市场的不同钢厂两种长协价格,在过去没有先例。一家大型国有铁矿石贸易商负责人向《财经》记者表示,矿商通常向确定首发价格的钢厂许诺,不会给予后来钢厂更低的价格;如果确实给予中国比日本更低的价格,势必遭到日本、韩国钢厂诟病,使澳大利亚矿企信誉受损。

中国钢铁企业用来与铁矿石厂商博弈的最重要筹码,就是中国的消费量。因为中方的进口量最大,按照量多价优的原则,应该享有最优惠的价格。单尚华认为,如果没有中国市场,三大矿山的海运销量将减半。

对于双方博弈的结果,北京钢联资讯总监徐向春预测了四种可能:一是获得更高的降价幅度,形成中国价格;二是接受新日铁价格;三是中止长期协议,转向现货市场采购;四是暂定新日铁价格,如果下半年市场与首发价格差距较大,再做调整。

我觉得,中国可以尽可能地去争取。但要下降40%以上,我觉得可能性不大。中信证券钢铁行业首席分析师周希增说。他认为,最终可能会比现在33%的幅度有所提升。

麦格理分析师Henry Liu则认为,中方如果真的获得了更高幅度的降价,将会从根本上颠覆原有长协机制下首发价格跟价原则这标志着长协机制彻底瓦解,各企业与矿山分别商谈价格即可,无需再进行全球性的年度谈判。

市场普遍对中国最后一搏的结果并不乐观。中信建投在近期的一则分析报告中表示,尽管降价33%后的铁矿石协议价仍显得略贵,预计短期国内现货矿价会走强,最终中国的钢铁企业很可能被迫接受这一降幅。